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宏阔视野擘画新时代发展蓝图,更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航向、提供根本遵循。11月19日下午,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在综合楼9318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会议紧扣全会精神召开专题学习会,既是一次理论武装的集中“充电”,更是一场将全会精神从“理论高度”转化为“传媒育人实践”的精准“对标”,让每一位党员教师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知、凝聚共识、明晰路径。
会议伊始,教工党支部书记姜慧芳聚焦全会中与教育领域紧密相关的核心要义开展领学。她不仅为全体教师划出学习重点,更清晰阐释了全会精神与教育工作的内在契合,强调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唯有紧跟国家发展大势、回应时代需求,方能在育人实践中彰显价值。随后,张学泰、杨雪、段晓琳、陈静四位教师党员代表结合岗位实际的发言,更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传播学院教师“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专业教师杨雪、段晓琳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内容革新展开研讨,紧扣传媒人才的育人使命,共话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教学根基筑牢之策;辅导员张学泰聚焦学生思想引领与成长成才路径,分享如何让全会精神在学生工作中落地生根;教务员陈静从教学管理服务优化角度提出具体建议,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搭建坚实保障。不同岗位的观点碰撞,让全会精神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服务保障等环节精准“落位”,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
学院党总支书记陶丽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全体教师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工作者,我们既要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帮助他们树立家国情怀意识。
此次专题学习不仅为全院教师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台,更凝聚起传媒育人的强大合力。传播学院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与践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劲动力。全体教师将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传媒人才贡献力量。
张学泰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内容并深刻领会了会议精神,作为辅导员,我将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入职以来,我凭着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劲头办实事。2025 年秋季迎新时,从手续办理指引到校园生活答疑,从心理疏导到成长规划交流,一步步帮新生度过适应期。这让我明白,思政工作得贴学生、接地气,真心解决问题才能走进他们心里。
接下来,我会把全会精神融进日常:开 “榜样分享” 班会,建专业交流群,让理论不空洞;学业上联合老师定计划,心理上靠 “朋辈陪伴 + 专业疏导” 帮学生减压,生活上重点帮扶家庭困难学生。
我会一直守着辅导员的初心,做学生的引路人、陪伴者,把育人工作做细做实,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和强国建设绑在一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添份青春力!
杨雪
这段时间通过深刻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十五五”规划,我对其中谈及“推动精品创作”与“规范网络视听健康发展”这两个要点感触颇深。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我想围绕网络内容创作类课程的优化,谈三点想法。
01
课程理念上,
强化价值引领与责任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需引导学生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与品质导向”,树立“精品意识”与“责任意识”。要让学生理解,作为传媒人才,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思想深度与文化担当,作品应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02
实践教学中,
融入本土文化与时代命题
实践课程应紧扣开封的宋文化、非遗资源及时代主题,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宋韵新传”短视频创作,或记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题材。同时,在制作中强化工匠精神,并设置合规性审查模拟环节,引导学生自觉遵循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
03
学科竞赛中,
突出社会价值与主流表达
鼓励学生选择强调社会价值的竞赛赛道,如“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在作品策划中,注重体现“小正大”原则——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并在策划书中阐明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使创作既符合竞赛要求,也呼应时代需要。
我相信,通过以上举措的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专业格局与综合素养,强化校地联动,筑牢新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根基。
段晓琳
这段时间静下心深刻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越学越觉得心有底气、脑中有方向。不管是以前扛着摄像机跑一线,还是现在站讲台、做策划,我都能从全会精神里找到共鸣和方向,找到能落地的实在指引。结合课程与“新声”活动,我总结了一些学生可参与、效果可感知的具体做法: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气”:
课堂案例“接地气”:在新闻报道策划课上,将全会提及的银发经济、科技自立自强等主题,转化为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例如,让他们采访学校周边社区的数字养老服务,了解智能设备如何帮助老人解决日常难题;或对接本地科创企业,记录年轻工程师攻克技术难关的故事。使我们的教育成果紧跟时代的需求,紧密回应群众的呼声。
“新声”活动“有热气”:明年的“新声”活动设“青年眼里的‘十五五’”赛道。要求简单,让学生用手机拍摄、用文字记录身边的变化——可以是村里稻田使用的无人机,也可以是学校里的绿色节能设施。让全会精神通过年轻人的镜头与文字生动地呈现。
思政引导“熔正气”:在课堂上,要始终铭记老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职责使命。我会始终把思政的内容如涓涓正气融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时效性和真实性”呼应全会“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用他们易于接受的语言谈论责任与担当,避免思政引导沦为“说教”。
陈静
学习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内容,我倍感鼓舞。接下来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无论是教学任务的落实,还是学籍管理、考务安排,我将全力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不断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教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师生体验,始终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作为我的一项工作标准和要求,让大家满意,以此助推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
![]()
您当前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