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院开展时评写作要领专题实务讲座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5-04-24

4月24日下午2点半至5点半,传播学院迎来业界专家——河南日报评论员、“疆场工作室”主任、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特约评论员赵志疆老师,为2022级与2023级新闻学专业近300名学生带来一场题为时评写作要领的专题实务讲座。

赵志疆老师结合自身二十余年媒体评论工作经验,围绕“评论是什么”“为何写评论”以及“如何写好评论”三大核心问题展开讲解,并通过剖析个人代表性作品,生动阐释新闻评论的创作思路与表达技巧。赵志疆老师重点讲解了评论选题的重要性。他指出,选题是评论写作的起点,也是决定评论价值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选题不仅体现作者对热点信息的捕捉能力,更反映其思考深度和公共意识。赵志疆提醒同学们,在日常中要培养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学会从公众关切和社会价值出发,选择那些“值得评、有话说、能产生共鸣”的真问题、新问题,避免人云亦云或泛泛而谈,从而为评论写作奠定坚实的前提基础。

他将评论写作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三种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赵志疆指出:“逻辑是评论的筋骨,文字是评论的血肉。若缺乏逻辑支撑,再华美的词藻也只是空壳;而若只有逻辑没有表达,文章则难免枯燥干瘪。”他强调,“事实判断优于价值判断”,唯有基于事实的评论才具有说服力和持久力。 讲座过程中,赵志疆还对部分学生习作进行了现场点评,归纳了同学们在评论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他表示,评论既要有“评”也要有“论”,不能偏废;写作应如拍摄视频,兼顾全景与特写,层次分明、张弛有度。他鼓励同学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中勤于练笔,不断提升专业实战能力。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案例丰富,现场互动积极,为新闻学专业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新闻评论的理解与写作信心。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