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去真实的世界里呛几口水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5-09-27

在学校系统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创作,从创意文案到网络视频,我们在一个又一个小组作业中磨练技能,在一个又一个专业竞赛中小试牛刀,但是我总觉得,课堂离真实的传媒世界是有一段距离的。直到小学期,我通过“繁星计划”,走进上海云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他们新媒体团队的一员,才明白“实战”的真正分量——它不是一个听起来很酷的词,而是一段需要全力以赴才能闪光的旅程。

和500强企业一起做内容,

我理解了什么是“用户思维”

我从没想过,本次实习能参与到中国人保(PICC)这样的大项目中。一开始我以为就是写写推送、剪剪视频,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写文案和剪视频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一个字、每一帧画面,都要反复抠细节,分析用户可能会在哪个瞬间皱眉,又会在哪个地方会心一笑。

带我的实习老师是云汉传媒的一位项目负责人,她告诉我:“我们不是在‘做内容’,我们是在和用户对话。”一句话,点醒了我。写保险科普不能枯燥,拍短视频也要有情绪共鸣。之前我总纠结文采和技巧,后来才明白,真诚才是让人停留的关键。

写文案时的反复推敲,拍摄时的再来一遍,剪辑过程中的仔细,听从建议后的修改,每天定时发布的视频等。看到我负责的地方没有出错,还被夸完成的很好,这些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当我参与策划的一条视频真正跑出了超预期数据的时候,那种快乐真的难以言喻——不是因为“爆了”,而是因为“我被看见了”“我能做到了”。

闯入直播领域:

我明白了如何“主动学”

直播?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就是主播面前架着一个手机支架,前面打个光,主播讲内容就行。等到真正上手接触了,才知道,灯不只是一个,也不是随便摆。直播间背景也是每一处都是“小心机”。中控也是需要把控节奏的,要和主播打好配合,直播效果才能好起来。

其中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公司同时还在运营一个抖音玉石头部账号。在那里,一切都是“快节奏+高要求”:灯光怎么打能让玉石更透、话术怎么说能让人信任你、数据怎样复盘才能持续优化……我开始一点点学,从帮忙布景,到参与直播策划,甚至尝试着自己上手控场。

有一次我小声提议:“要不要把这款吊坠放在直播前半段?感觉近期类似款式的转化率不错……”没想到真的被采纳了。这一场的GMV明显提升,团队的小伙伴转头对我比了个赞。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不是来“打杂”的,我是来一起创造的

在团队合作的项目里:

我感受到了“被信任”

在实习期间,我最感动的是——他们真的愿意让你试,也愿意陪你成长。

实习期间我还有幸参与了“新蚁族杯”第八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的摄像组,见到了国家地理学术方面的大拿。当然想说拍摄当天真的很紧张,那一场比赛我负责录像,真的很怕突发状况,害怕解决不了问题,也是带我的老师跟我说,“有什么问题尽快提出,我会第一时间过来帮你”。也幸好现场没出现什么大问题,比赛完美落幕,我负责的录制工作也完美完成。

实习期间,真的要敢于尝试,敢于提问,敢于迈出第一步,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你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刚开始我很多东西都不懂,写脚本总差一口气、拍摄现场也状况百出……但从没人甩锅或者抱怨。带我的老师常说:“你尽管想,尽管提,有问题我来帮你解决。”团队里大家都互相补位,谁临时有事,立刻就有人顶上去。这种氛围让我也慢慢敢说、敢错、敢再试。

这段实习让我褪掉了很多学生气。我开始习惯用数据说话,用反馈调整动作,用责任心对待每一个作品。如果你也不想只停留在课本里、想象中,如果你愿意相信——自己其实能做得更多、更好——那么,实习真的能让你快速成长。

新媒体再也不是什么飘在天上的概念。它就是直播间燥热的灯光,是评论区暖心的互动,是团队成员互相打气的一句“加油”。

这个夏天,我在云汉,终于触摸到了新媒体的心跳。

扑通,扑通,强劲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