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凭借在传播学专业两年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积累,顺利通过“扬帆计划·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大学生实习”筛选,走进河南日报农村版数据工作室,在记者岗开启了将理论落地的实习之旅。从视频剪辑到稿件撰写,每一项任务都让我褪去青涩、贴近真实,也沉淀下满满的收获与感悟。
在三农领域视频创作中,我主要负责素材搜集与后期剪辑,而传播学学习中积累的思维和小实践,成了我的“隐形助力”。素材搜集需围绕主题定向筛选核心内容,例如“小涵说三农”栏目需提取热点、实景素材,气候解读类视频需整合气象数据图、田间实时画面等关键材料,确保素材与内容高度适配。剪辑时,依据文案逻辑梳理素材脉络,通过特写镜头、字幕强化关键信息,对采访类视频则保留同期声增强真实感,同时结合内容创新呈现形式、准确把握视频调性。两个月里累计完成52条视频制作,涵盖17期“小涵说三农”栏目、10条气候解读、22条种植管理及3条活动采访视频。看着零散素材蜕变为能为农户提供实用信息的成片,切实感受到专业技能落地的价值。
除了视频制作,跑会议、写稿件是实习的另一大重点。在传播学课程体系下练出的信息筛选、新闻稿撰写等能力,为我打下扎实基础。我先后参加了全省秋作物生产视频调度会、省政府新闻办经济发展发布会等重要会议。会后面对海量材料,我会先梳理会议要点,筛选出农民关心的秋粮增产、政策补贴等关键内容,再将专业政务语言转化为通俗表达。经实习老师针对性点拨优化后,累计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13篇新闻稿,内容涵盖粮食安全、气候应对、农业政策解读等领域,每一篇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工作之余,报社食堂每日丰富健康的饭菜让人充满期待。在食堂与实习老师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工作心得,听他们分享跑新闻的趣闻和经验,不经意间就能get到实用的工作技巧。这些细碎的日常,没有过多花哨的点缀,却让实习生活多了一份烟火气的温暖。
回望这段实习,没有纸上谈兵的空泛,全是上手实操的扎实。我渐渐明白,“三农”传播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也更懂了传播学里那些常提的名词:之前觉得“把关人”只是课本上的定义,现在才知道,每一次选素材、改稿子,都是在帮农户把有用信息留下来;“传播效果”也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听到农户说“视频里的种植技巧管用”时的暖意。
一条视频可能帮农户避开种植误区,一篇稿件能让农业政策走进乡村,这便是传播学扎根现实的温度。这份成长的背后,是专业学习打下的底子,是学校老师和实习老师的点拨,更是“把学到的用到实处”的踏实。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对专业的新理解继续前行,在传播领域稳步迈进,让该被看见的故事被看见,让有用的信息传到需要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