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传播学院在9131举办教师外出学习暨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会,全体教职工参加。为了紧跟学界前沿和行业动态,传播学院大力支持老师们外出参加高质量交流与活动。本着用最少付出惠及更多人的原则,传播学院形成了“走出去 带回来”的工作传统,定期组织外出交流的老师为全院教职工分享“走出去”的收获与成长。不同的是,本次交流分享会,学院结合每位教师的工作亮点指定了分享主题。
郑夏楠老师以“在实践中成长”为题,分享了带领学生挖掘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人物、组织学生参加航拍比赛并获奖的实践教学经验。
李卓娢老师“从课程出发的想象力”,从课程建设与科研结合的角度,分享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课程如何推动其确定科研方向、促进学生就业,并延伸出传播学专业政务传播特色培养路径。
陈静老师“竞赛驱动课程的路径”,介绍了如何在公修课和小学期教学中有机融入学科竞赛元素,通过有计划地设计高强度课程训练,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竞赛成绩。
焦梦晓老师“AI算力背景下新传专业的可能性”,从理工科交叉视角出发,指出AI算力提升为新闻传播学科带来的新机遇,分享如何将AI工具、大数据分析嵌入传播理论教育,增强学生在舆情分析、数据思维及AI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科创新与教学转型。
冯云晓老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自我建设”,分析了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背景下个人成长的思考与发展规划。
徐敏豪老师“给科研插上AI的翅膀”,分享了自己在南京大学AIGC工作坊的学习成果,包括DeepSeek本地部署、AI文生图与文生视频技术,以及如何借助DeepSeek辅助科研与学术写作。
姜慧芳老师“让项目真实发生”,从国家战略、学科建设、地域特色和学校实际等多个维度,分析推进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并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与主流媒体及企业合作的案例,为学院探索产教融合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院长严励在总结中强调,传播学院教师应当时刻“心中有学生、肩上有责任、手中有本领”,积极将前沿技术、创新方法和育人实践相结合,推动传播教育面向未来、服务社会。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外出学习的交流与分享,更是将前沿思路融入工作的经验分享,不仅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也为老师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为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