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院教师参加2025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讨会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5-08-17

2025年7月29日至8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25年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72所院校的近150位骨干教师参会。传播学院教师李卓娢、冯云晓受邀参加会议。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暨中国原创性教材建设”,目的在于共同探讨新闻传播学超常规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教材体系,结合智能时代的要求来有效地提升新闻教育质量,保障学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六位知名教授作主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以《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教材体系建设》为题,介绍了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未来,教材体系建设的重点。提出在当下的智能时代,要找到新闻传播学科核心价值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要通过强化新闻传播学科核心价值,增强社会对于学科的认同和尊重。彭兰教授围绕《智能时代传播的可能走向》进行了学术分享。从“大模型应用对传媒产业的影响”讲起,介绍了大模型在新闻写作中的局限性、大模型生成短视频的主要应用场景、大模型参与原创内容生产带来的问题。钟新教授以《从“西强东弱”到“东升西降”:国际传播世界格局的演变》为题。从历史视角,阐述了大众媒体国际传播格局“西强东弱”的形成过程;从外眼视角,介绍了如今“东升西降”的“证据”。从中国视角,分享了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政策支持与媒体创新。赵曙光教授就《人机舆论研究:人际—媒体—人机三阶段演绎》这一主题,梳理了人机舆论的国内案例,系统剖析了人工智能与舆论传播的特点,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舆论传播的关系,进而对人机舆论的效果进行了未来展望。卢家银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主题,从使命、研究、方法三个关键词出发,带领大家思考当下中国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研究。郑保卫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讲座,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百年发展历程。他提醒一线教师,要“不负时代重托,牢记职责使命,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励志、导向,使自己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和人民放心的优秀人才”。

通过此次研讨会,传播学院教师更明确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要着力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智能传播技术,又要坚守新闻传播专业主义精神;既要具备国际视野,又要扎根中国实践;既要适应行业发展,又要引领社会价值。这为未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