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张佳诺撰写的时评文章《如何化解志愿填报焦虑》,李舒意撰写的评论文章《别让低价手机壳成为健康“隐形杀手”》,分别荣登《河南日报》。学生时评文章的相继发表,既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强化实习实训育人的显著成果。
课堂筑基
理论深耕与行业前沿并重
为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学院通过系统设置《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搭建规范的评论写作框架;《媒介伦理与法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则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与职业操守,确保评论作品立意高远、导向正确。同时,积极聘请河南日报社评论中心资深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在新闻选题策划、采访实施、稿件撰写与修改等环节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新闻生产场景中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逻辑。
实战淬炼
平台协作赋能能力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实习实训作为关键抓手,积极拓展与主流媒体平台的战略合作,在积极与河南日报社、开封日报社等媒体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合作关系的同时,也大力开拓与多家顶级舆情公司、传媒公司、科技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渠道,为学生搭建起层次高、领域广的实践平台,提供大量就业与实习的机会。同时,学院与河南日报社新闻评论中心共同打造“疆场融媒体工作室”,通过共建课程、人才输出等模式,形成校媒协同育人机制。在工作的环境中,学生在课堂所学得以活学活用,新闻敏感、分析思辨和文字表达等核心能力得到全方位淬炼。
学生感言
实践历练深化专业认知
李舒意同学对此次在河南日报成功发表评论文章备受鼓舞,“当自己的名字和评论文章印在散发着油墨香的《河南日报》版面上,激动与成就感难以言表。它让我们真切目睹了课堂所学如何在真实的新闻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谈及此次宝贵的实习经历时,张佳诺同学深有感触地表示,学院的专业教学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业务功底,这让我们在面对工作任务时能够迅速上手。尤其是学院对“小学期”实践课程设置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为我们搭建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宝贵平台。小学期的集中强化实践,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使我们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