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传播学大二小学期里,我们一同踏上了探索开封深厚文化底蕴的旅程。同学们分组行动,通过不同角度,探索不同的领域,一起揭开这座历史名城的神秘面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精彩的成果,感受汴京魅力,追寻大宋风华。
探寻千年:藏在开封古城中的非遗光彩
汴绣:千年“针”功夫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去探寻以“汴”为名的汴绣,它是开封非遗技艺中的重要部分。作为中国著名的刺绣流派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的宋绣。它以针代笔、以线代墨,针法多样,色彩沉稳,格调高雅,尤其擅长绣制中国历代名画。在这次小学期作业中,同学们走访了宋绣艺术博物馆和开封汴绣厂,通过实地考察和拍摄深入了解汴绣工艺。从丝线的选择,到针法的运用,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汴绣的精致细腻。一根细细的丝线能被劈成48股,用于绣制细节之处,这种精湛的技艺让同学们惊叹。汴绣绣娘们用双手赋予了画作新的生命力,用丝线串联了名画的古与今,也正是她们的传承,让千年汴绣的魅力在新时代得以延续。
王大昌非遗茶坊
北宋,繁华而浪漫,既有风花雪月,也不缺诗酒花茶。我们踏入鼓楼街的王大昌非遗茶坊,探寻北宋遗韵与现代生活交织的茶文化奥秘。王大昌茶庄创建于民国二年,坐落在开封市鼓楼街。它有着独特的经营之道:每年新茶上市,都会派出采购人员深入产地采购茶胚,然后运往茶厂窨制,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茶叶品质。其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期期间,同学们走进茶庄,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品尝清香的茉莉花茶,观看由北宋流传至今的宋代点茶工艺,感受老字号的独特韵味。在这里,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听一曲音乐,品一杯清茶,王大昌茶庄不仅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更成为开封文化的一张名片。
非遗技艺木版年画
看完了北宋风华的浪漫,下一站我们走近了刀削斧凿的世界,去揭开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神秘面纱。趁着小学期的机会,同学们进入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连胜先生的世界,探寻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鲜艳,线条粗犷。同学们拜访年画艺人,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从刻版、印刷到上色,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技巧,多重步骤组合下才能成就一张合格的木版年画。集市上,院门前,那一张张精美的木版年画,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开封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在一凿一刻、一刷一印间代代相传。
一线牵千年:开封宋室风筝守艺人 探寻过这片大地上的非遗,接下来的视角便投向了天空。我们寻访隐匿于街巷中的宋室风筝守艺工坊,在青瓦飞檐下叩响传统手工艺的时光之门。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封的宋室风筝更是别具特色。宋室风筝的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湛,融合了绘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同学们跟随风筝守艺人,学习扎制风筝的技巧,了解风筝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蓝天白云下,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漫步现代:文旅记忆中的芳华汴梁 探寻红色足迹:禹王台十一烈士墓 开封,不仅有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更有近代革命的燎原星火。同学们带着对历史、对烈士的敬畏,走进开封禹王台公园,在苍松翠柏间,与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深情对望,追寻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我们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生平经历。烈士身死而精神永存,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人。十一烈士墓是辛亥革命留下的印记,更是属于开封城的历史记忆,它也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不负韶华。 一步一朝代:开封中轴线漫游录 我们沿着开封龙亭公园的青石板路启程,踏上纵贯千年的城市中轴线,在飞檐斗拱与市井烟火间丈量历史的厚度。龙亭公园,这里有史可据的建筑可上溯到唐德宗时期,历经五代、北宋,直至清代,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继续向前行走,宋都御街两侧楼阁、店铺林立,让人仿佛穿越回北宋的繁华盛世。而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的发掘,更是实证了开封“城摞城”的奇观。同学们沿着中轴线探寻,用镜头记录下每一处历史遗迹,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让这条千年中轴线的魅力展现在大家眼前,带领大家感受历史名城的古都风韵,在繁华中看到历史痕迹。 小学期令我们收获满满。中原文化传播实践课程引导我们更加了解脚下的这座城市,让我们明白它的精巧与厚重,后期的拍摄和剪辑任务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能力。而如同大型cosplay现场的抗压训练、思考与交流并重的沟通与表达实训更是让我们在欢乐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与应变能力。这也让我们知晓,只有实践才能更好验证自己的能力,只有真环境才能磨练出真功夫。 在这次小学期实践中,同学们通过不同的主题,深入挖掘开封的文化宝藏。每一个项目都饱含着大家的努力与热情,也让我们对开封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当镜头对准开封的非遗茶坊与烈士墓碑,当双手在实践中打磨出剪辑技巧与应变能力,当表达能力在采访和演绎中得到锻炼与提升,才明白小学期的意义正藏在文化探寻与专业锤炼的每个瞬间——它让我们以躬身实践的方式,读懂一座城的千年厚重,也让传承的种子在真环境的磨砺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