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雅,中共党员,2021级新闻学专业,辅导员邢如飞。荣获“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读者杯”青少年文学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大赛华中赛区三等奖、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一等奖、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开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项目二等奖等奖项。
李博雅同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过去三学年成绩排名均为专业第一,作为负责人多次带领团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项荣誉。乐于实践和奉献,在生活中,多次参加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向党,筑梦理想
青春心向党,报国趁韶华。在校期间,李博雅同学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党员为学习目标,不断求知、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郑州市“7.20”特大暴雨后进行志愿服务、在疫情危机时刻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期间荣获多次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李博雅同学在学习上,勤奋认真,自强不息,时刻践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大学期间,李博雅同学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热衷于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图书馆是她常去的地方,在知识的广袤森林中,她像春芽一样不断汲取着书中的养分。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该生分别在2023年1月、12月在“中外传播杯”全国英语大学生阅读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在2022年10月和2023年12月荣获“读者杯”青少年文学大赛三等奖与优秀奖。在2023年度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比赛中,带领团队获省级一等奖。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该生分别参与2023年度“资助育人,追逐梦想”演讲活动与“助学圆梦·青春启航”主题征稿活动并荣获二、三等奖。同时,该生积极参与新闻学专业“新声”品牌活动建设,利用自身特长制作视频,在抖音播放量破2000,该视频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新媒体作品,为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该生注重全面素质能力的拓展,考取多项资格证书,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获普通话二甲证书以及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奋斗实践,书写华章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该生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始终把“传递中华文化,传播中国精神”作为自己的信念。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她深入开封这座城市,深挖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自身特长并结合新媒体力量,对开封这座古城进行宣传。从前期的积极策划,从社会热点寻找灵感,积极发挥专业特长,紧抓社会服务方向,跟大事接轨,把实践落地,不但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更增强了自身的人文修养。
在大二大三期间,她和团队走访了开封大大小小的非遗传承世家,从王大昌茶庄到老陈黄焖鱼,从灯笼张到朱仙镇木版年画,她和团队用相机记录传承,用心感悟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并将素材作以专业化剪辑处理。2023年3月,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汴文观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运营》并中期结项,同时创立全媒体平台账号。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参加2023年度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级第二名。参加2023年度开封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项目,成功结项并获二等奖。
该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多次到河南电视台、顶端新闻等单位进行实习,收获不少实习经验,为未来的发展积攒能量。在实习工作中,以实习生身份参与发布六项稿件,并参与制作“把脉黄河”系列纪录片等工作。
该生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力求横向广度的探索和发展,2023年与队友一起申请多功能肢体康复装置用安全气囊国家专利并通过。
团结协作,勇于拼搏
除了专业课学习和实践之外,李博雅同学还热爱运动,做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加校园运动会,分别在2023、2024年度春季运动会铅球比赛中取得第二、三名的优异成绩,在团体赛“齐心协力”和“拔河”项目中,作为团队成员,取得了校级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优秀团队的称号。在2021、2022年度篮球“新生杯”比赛中均获得校级第四名,在体育赛事中,李博雅同学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为传播学院争得荣誉。
结语
青春不永驻,奋斗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有善作善战,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李博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传大道之光,播时代强音,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