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咖进课堂!原来时评文章还能这样写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5-04-10

      4月9日上午,传播学院共建课堂又邀请来了一位业界大咖——河南日报评论员,“疆场工作室”主任,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特约评论员赵志疆老师!赵志疆走进《时评写作要领》课堂,为2022级新闻学一班二班的学生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新闻评论实务课程。

      赵志疆结合自己从业二十余年的经历,从“什么是评论”、“为什么写评论”、“怎样写好评论”分享了自己评论写作的经验,并结合他自己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进行详细讲解。赵志疆以“三种能力”概括评论写作的核心素养:信息整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他提出:“逻辑是评论的筋骨,文字则是评论的血肉。词藻再华丽,若缺少逻辑这条筋骨,评论便徒有其表;但若仅有逻辑而无生动的表达,评论便瘦骨嶙峋毫无看点。”他认为“事实判断优于价值判断”——唯有立足事实的评论,方能经得起推敲。

      课堂教学过程中,他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了点评和讲解,归纳概括同学们在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修改建议。他谈到,评论、评论,既不能只评不论,也不可只论不评,写评论要像拍视频一样,有全景有特写,有层次有起伏。他鼓励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写多练。 在互动环节,赵志疆和同学们就评论标题如何拟,评论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如何看待AI对写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2022级新闻学一班黄远洲说:“赵老师的课堂不仅生动有趣还为我提供了崭新的时评写作思路,这为我的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赵老师让我明白,好的评论不是简单的站队、陈述,而是要有理有据有温度。”2022级新闻二班郭田田在课后感慨道。 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里,赵志疆老师讲授的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含实战技巧,同学们受益匪浅。传播学院将持续邀请业界专家、一线记者走进课堂进行课程共建,推动学校和业界“双向奔赴”,培养更多“提笔能写、遇事能评”的新闻人才。

       赵志疆,河南日报评论员,“疆场工作室”主任。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特约评论员。从事新闻评论工作二十余年,多次获得各类新闻奖项,在国内各媒体累计发表新闻评论逾千万字。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