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传播学院立学读书会第十一期在9418如期开展。本次读书会以保罗•康纳顿的经典著作《社会如何记忆》为阅读书目,由传播系教师余众主持、李骐辛领读,师生们围绕记忆与传播的关系展开了一场精彩深刻的思想碰撞。
活动开场,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他们从“社会记忆”“纪念仪式”“身体实践”三个篇章出发,紧密结合所学的传播学专业知识,借助鲜活的生活实例阐述独特见解。有学生以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和升旗仪式为例,生动诠释了社会记忆如何通过集体仪式传承与强化。
李骐辛老师在学生分享后,对书籍框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补充学生观点。他强调,家庭作为社会最小记忆单元的重要意义,家庭中的言传身教、生活习惯构成个体记忆底色,为社会记忆传承奠定基础。他提出“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同时也在遗忘”的观点,并鼓励大家发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余众老师依据学生分享内容巧妙抛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能记得出生之前的故事”以及“成长过程中个人记忆是否属于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激发大家对记忆本质与边界的深度思考。余众老师结合当下传播环境,提及直播等媒介仪式,展现记忆在现代传播语境下的全新形态。
活动尾声,李骐辛分享了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以及初读这本书的感受,感慨书中丰富的理论和详实的案例带来的思维冲击。余众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整个过程中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对“社会记忆”这一核心议题的多维理解,也激发了对传播实践与文化记忆关联的深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