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小学期总体情况
新闻学专业小学期课程的设置总体围绕“应用能力”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特点以及已有的专业理论基础,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力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穆青精神,扎根中国大地。
大一小学期围绕“深化社会认知”的目标开设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本专业具有注重发现社会问题、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特点。而新闻敏感性和社会问题意识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大一的学生完成了基础专业理论的学习,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对于各种社会事件、热点问题进行的分析和调查研究,从而完成对于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训练,最终学生将通过完成田野调查,写出完整的调研报告。
大二小学期围绕“夯实专业技能”的目标开设融合新闻创作实训。大二学生已经对采、写、编、评、摄、播等新闻学专业技能有了深入学习和系统掌握,需要在本次小学期通过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各种实务技能的综合实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媒介融合式报道,对此开设了融合新闻创作实训课程。同时加入开展“学穆青,讲故事——行走中原”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将沿着穆青的采访足迹,深入挖掘和学习穆青“勿忘人民”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师生小组从兰考出发,途径焦桐广场、兰考县展览馆、焦裕禄纪念园等地,实地采访、实景教学,并通过此次活动产出作品
大三围绕“拓展职业素养”的目标开设新闻发布实训与职业技能训练。从聚焦焦裕禄精神到新质生产力,从关注红色旅游热潮保护到校园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热点事件、感知时代脉搏,在思辨与创新的交锋中淬炼能力。新闻发布主题选取开封、洛阳、林州等热门旅游城市为主体,开展文旅融合发展发布会,同时聚焦热点舆情事件,开展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实训,从认知层面启蒙、态度层面强化和行动层面上升华穆青精神,课程突出以结果为导向,以模拟发布会形式进行结课展演。职业技能训练针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试卷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技巧讲授,同时教授面试技巧。并针对应需要求职应聘的学生提供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实训。
大一小学期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
学时(学分):64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基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如何查阅所需资料、整理文献,确定合适的选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访谈或问卷,对某些社会问题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社会调查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步骤、环节,尤其是选题价值和研究方法这一部分,通过微观观察、访谈或问卷分析,从一个小问题切入认识自己身处的这个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以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二)教学难点
由于社会学这门课开在大一下,学生在理论积淀方面没有充分积累,对于社会中一些问题或现象的把握、认识可能会依赖自己在媒介里所接触到的信息,层次比较浅。如何把一个主题里的核心研究问题落实在具体调查过程中,以及中间信息检索、搜集和汇总能力训练,这些都是难点。在展开调查过程中如何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结合专业培养要求为之后课程打下基础,这是贯穿整个小学期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周:周一上午在教室讲解小学期主要任务,包括确定选题、分组分工、具体操作、汇报反馈、修改完善、形成成果等。接着各小组分别陈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同时小组之间互相学习,看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完善。周一下午和周三一天,由小组组长带领组员确定每个人的分工,严格按照分工任务完成,并作为考核依据。
确定选题之后需要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还需确定本小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课堂上所讲的问卷调查、访谈法、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等为主。研究方法中具体遇到的问题可以参阅教材、观看北大社会学老师视频课程(邱泽奇),或者询问指导老师。确保每一个小组在外出调查之前有一个预期的规划,包括制作问卷,怎么提问,访谈提纲,调查地点以及设备等物质资料的准备。
第二周的每周一上午主要对上一周的任务进行汇总报告,指导老师及时与小组联系,督促其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如果小组需出校园调查,老师和小组成员配合,确保学生安全前提下规划当日形成,包括出发、集合时间、乘坐的交通工具、水、食物、防晒用品等。如果小组在校园里调查,确保老师在每一小组有相当平均的带队时间,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做出调整。
第三周周一上午主要对前三周的工作进行汇报总结,看哪些问题忽视了,或者是否还需要再做补充采访,以及关于调查报告写作规范的一些知识讲解。周一下午和周三上午学生完成最终成果,周三下午对小学期整个实施过程做一个总结,包括具体选题有没有可拓展的价值,以及在具体操作调查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
四、教学方式
教师分组带领学生指导调查,其中有较少部分是在课堂完成,比如每一周任务汇总和可能遇到问题的讨论改进。
五、考核方式
各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会有一个基本的调查报告格式,但具体形式可以根据主题灵活变动。比如图文、穿插花絮视频均可,只要能展现围绕研究问题的四周调查过程即可。在后续开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呈现形式不做严格统一。设备、技术和条件允许也可以鼓励学生拍摄短视频,通过纪实方式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能形象生动地切入自己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教师根据各组最终成果和小组成员分工情况点评、打分。
成绩评定包括:考勤(15%)、课堂汇总表现(15%)、小组各成员分工任务完成情况(30%)、小组最终成果展示(40%)。
课程名称:沟通关于表达实训(一)
学时(学分):1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小学期内容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敢讲、能讲、会讲的胆识,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在以后的求职、升学、工作时能更好的展现才华,“推销”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教学难点:学生需对演讲题目进行快速思考,组织语言。
三、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为即兴演讲,每位同学从案例库中抽取话题,面向所有同学进行一段五分钟的演讲。所有同学按照学号逐一进行。指导教师会从学生的临场表现,演讲内容、思维逻辑、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式
根据学校提供的236个题目及教师扩充的题目,每位同学任选一个话题进行即兴演讲,按照学号依次进行,演讲时间五分钟,演讲结束后教师逐一点评。
五、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为40%平时成绩+60%演讲成绩;
平时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考勤率等因素决定;
演讲成绩现场打分,由任课教师给出分数。
大二小学期
课程名称:融媒新闻创作实训(综合采编摄播及制作阶段)
学时(学分):66学时
一、教学目的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使学生通过小学期,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利用视频拍摄和新闻采访报道的技巧,并综合使用其他已学过的新闻实务技能完成至少一次新闻现场报道。
2.掌握媒介融合报道选题的能力,能够完成一次融媒新闻专题策划。
3.综合运用各种新闻实务技能设计一个元素丰富、页面简洁的融媒新闻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新闻报道和融媒新闻作品的创作。教学难点为指导学生能够将各种新闻实务技能进行合理运用并完成规定的作品。
三、主要教学内容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确定人员分工,确定报道选题、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制定报道的计划和方案,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与讨论,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预设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式
教师集体讲授与分组实践指导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小组提交一个已完成的新闻专题片作品,教师打分并点评。
课程名称:沟通关于表达实训(二)
学时(学分):6学时
一、教学目的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敢讲、能讲、会讲的胆识,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在以后的求职、升学、工作时能更好的展现才华,“推销”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教学难点:学生需对演讲题目进行快速思考,组织语言。
三、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为即兴演讲,每位同学从案例库中抽取话题,面向所有同学进行一段五分钟的演讲。所有同学按照学号逐一进行。指导教师会从学生的临场表现,演讲内容、思维逻辑、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式
根据学校提供的236个题目及教师扩充的题目,每位同学任选一个话题进行即兴演讲,按照学号依次进行,演讲时间五分钟,演讲结束后教师逐一点评。
五、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为40%平时成绩+60%演讲成绩;
平时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考勤率等因素决定;
演讲成绩现场打分,由任课教师给出分数。
大三小学期
课程名称:新闻发布实训
学时(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新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新闻通稿的写作。
三、主要教学内容
根据教师提供的新闻模拟情景及特殊事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入新闻发布会主题。模拟组织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分10组进行,其中1组扮演主持人、新闻发言人、会议组织者,其余3-4组扮演记者对1组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考察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会议组织能力和新闻采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布会结束后由专家评委进行打分及点评。
四、教学方式
教师集体讲授与分组实践指导相结合,使用情景模拟法、游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方法。
五、考核方式
专家评委对模拟新闻发布会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小组提供的新闻发布会通稿进行打分,进行综合评定。
课程名称:沟通与表达实训(三)
学时(学分):12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小学期内容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敢讲、能讲、会讲的胆识,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在以后的求职、升学、工作时能更好的展现才华,“推销”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教学难点:学生需对演讲题目进行快速思考,组织语言。
三、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沟通的基本理论,包括沟通模型、沟通过程、沟通障碍等。理解沟通的要素,如信息发送者、信息、渠道、接收者、反馈等。提高公众演讲和日常对话的技巧。学习如何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观点和想法。学习如何有效倾听,包括积极倾听和同理心倾听。理解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和如何通过倾听改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式
根据学校提供的236个题目及教师扩充的题目,每位同学任选一个话题进行即兴演讲,按照学号依次进行,演讲时间五分钟,演讲结束后教师逐一点评。
五、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为40%平时成绩+60%演讲成绩;
平时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考勤率等因素决定;
演讲成绩现场打分,由任课教师给出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