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新闻系2024年度报告》
时序更迭,又是一年岁尾
回望2024
我们凝聚奋进力量
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在传播学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新闻系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
踏过万水千山
走过风雨兼程
很多时刻值得铭记
新年伊始
让我们回顾2024年新闻系工作
阔步走向美好的2025年!
一、坚守育人阵地,贯通课堂内外培养德才兼备时代青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闻系始终将课程教学作为核心阵地,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新闻理论基础、全面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闻学人才,以满足党和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我们持续改进课程体系,提升新闻基础课程的质量和效率,致力于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这一年,我们持续推进课程共建:我们联合大河网记者莫韶华进行《新闻写作》课程的共建;联合顶端新闻用户增长中心副总监孙贝贝、豫情大数据创始人陈祖强、我校元宇宙实验室骨干成员郭尧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选读》课程的共建;《新闻传播学经典文本导读》也采用联合授课的形式并不断优化课程团队……
这一年,我们进一步深化了以“学穆青,讲故事——行走中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去往杞县大同中学、兰考、辉县和宁陵考察,产出一批高质量作品,同时使学生在行走中原过程中对以穆青精神为代表的新闻理想与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有了深刻领悟,坚定了理想信念。
这一年,我们与开封日报社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汴梁小记者实习基地建设,师生与记者共同参与国家网信办组织的“2024年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同时,师生深度参与开封日报社关于第42届菊花文化节、汴梁小记者、第25个记者节的宣传工作。此外,我系师生围绕开封文旅,利用AI技术孵化出“笼宝”的IP形象,并以“笼宝”为主人公筹划出一系列AI动画+实景的开封文旅系列宣传片,相关作品在河南省教育厅视频号、央视频、学习强国、开封网等主流媒体刊播。师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一年,我们的平台“青春大河”产出多篇推文及视频号内容,包括“我的实习日记”“非虚构作品”“多面开封”“开封见‘外’啦”“逛开封vlog”“新声”“小学期纪实”等多个合集,我们尝试用自己的视角,丰富大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增加对开封这座古城的了解与喜爱。
这一年,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新闻学专业建设成果展演“新声”在秋去冬来的11月末如约而至。在新声的舞台上,新闻系的学子与老师一道,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朴素动人的语言、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现着新时代新闻人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的风采。我们还特别邀请了穆青家人及致力穆青精神传承的嘉宾、媒体、企业代表等参与,共同见证这场视听盛会。一句句深情的讲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赢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这一年,穆青精神青年实践研究中心、疆场融媒体工作室以及28号院融媒体工作室揭牌,标志着学院在新闻学教育和实践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这一年,40多名即将步入媒体实习岗位的新闻学专业学生走进学校图书馆的“学习穆青 增强‘四力’”主题展,在这里迎来他们的“开学第一课”,连《新华社》都记录了他们成长的瞬间。
这一年,我们组织了多场AI培训,与大家共同踏上了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探索之旅……
二、扎根中国实践,以高质量科研回答社会发展时代之问
新闻系始终坚守在中国的土地上,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课题。在这一年,全系教师论文发表7篇,出版著作1部,成功立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1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项,结项4项,参与7项。另教师王芳芳获得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三、提升专业能力,以“兼收并蓄”之态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育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闻系始终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一年,我系输送教师何畅到河南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进行顶岗实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输送教师郑夏楠到开封日报社挂职,联通校媒,打通师生实践与锻炼的平台与渠道。与此同时,参加省内外专业培训3人次,参与学术会议7人次,2人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
步步成长路,且思且前行。教学就像是一场修行,时间并未停止,成长还在发生。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成长;盼望着和大家一起,奔赴远方。
就这样 我们完成了这一年所有的工作
愿此刻,暖意永长存
愿未来,朝阳映山河
2025
希望会更好
也可能会有些小糟糕
无论如何
我们会继续瞭望 继续向前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2025年 愿我们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永怀炽热,再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