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想把学生培养成“六边形战士”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4-06-12

      这是她成为教师的第8年。在领导眼中,她敬业热情、认真可靠;在同事眼中,她积极严谨、乐观坚韧;在学生眼中,她耐心真诚,温暖细心。她说:“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因为热爱这个专业,所以我会全力以赴”!她就是传播学院新闻系骨干教师王芳芳。

“把学生赶到新闻现场去”

      “学以致用”是她在采访当中说的最高频的词。王芳芳表示,新闻学本身就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有明确的核心专业技能要求,唯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她尝试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第二课堂”等多种方法,绞尽脑汁让学生们真学真用。学生说,在她的课上,你总能听到最实用、细致的案例分析,有些甚至就是学生记者们在日常工作中的采写稿件。“王老师经常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来调动课堂氛围,有一次老师以《红楼梦》作为教学素材写新闻稿,极大的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023级新闻班的一位同学介绍说。

      为了鼓励学生多练,她想方设法“把学生赶到新闻现场去”。除了动员大家参加校园内外大大小小的媒体平台实践,她还和同事们一起做起了专业工作室“青春大河”,通过手把手教,“先富带后富”,“先把实践的氛围搞起来,孵化出了成果,就能动员更多人加入”。在大家的努力下,工作室的学生们在2023年获得了省级以上竞赛奖励8项,其中一些还是同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这样的名校同台竞技。

      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陶丽这样评价:“她在咱们新闻系里担当的是挑大梁的角色,她作为领头羊,是团队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她主张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着力实现教学源于生活,教学用于生活的目标。她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当热爱有了形状...

      高中时期的王芳芳就有了当记者的念头,毕业后,机缘巧合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但她认为自己也是在另一条赛道上实现着自己的“新闻理想”。采访中,“热爱”成为大家评价她的另一个关键词。王芳芳坦言,从前这份热爱是一份职业和一个梦想,现在,这份热爱是一堂课、一次讲座、给学生指导的一篇习作或一次专业实践。

      2023年上半年,为落实学校及学院对专业的发展规划,新闻系开展了深入学习穆青新闻思想的活动。王芳芳几乎买来了市面上所有有关穆青的书籍,在最短的时间学习完。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她认为这是一次“精神洗礼式的学习”,“穆老是真正在用新闻践行党性和人民性原则的人,无论是专业思想还是做人的品性操守,他有太多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最终王芳芳和同事们一起圆满完成了青年骨干记者“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的相关工作,受到学校嘉奖,学习穆青也从一项“工作任务”变成了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

      课堂上、读书会、主题展、“新声”专业品牌活动……她把自己的所学所思通过各种渠道讲述出来。在她的带领下,新闻系教师人人会讲穆青,学生争学穆青。一位学生听了她的讲解,给她发微信说,“通过您的讲解,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人!”。每当这时候,王芳芳总觉得自己又点燃了一个“小火苗”。她说,新闻理想信念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穆青精神对当下的新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非常荣幸能做这样一位穆青精神的播种者”。

“学生是第一位的”

      21级新闻系学生郑超凡至今有件事记忆深刻,有一次工作室布置了一项采写任务给她,但采访没有达到预期,中间几度打退堂鼓,最后是王芳芳老师给她打了两个小时电话,开着文档共享,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修改了稿件,最后不仅得以按时提交,还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芳芳老师对学生真的非常耐心和细心”。最长的一次,她坐在学生旁边连续指导着剪了8个多小时的视频。

      “你别看她外表温柔,生活中甚至有点大大咧咧,但对工作却非常严谨负责,很爱操心。”新闻系教师郑夏楠用反差来形容她。

      2023年小学期,她和学院领导提前一个月筹备,对接带教老师、媒体平台、选题方案……开了N个讨论会,预估了学生管理的各种可能性,每天加班到很晚,“校内校外联动+项目化教学”,只为了让学生们链接到社会资源“真题真做”。最终师生参与制作的作品在顶端新闻、浙江英文网合作的宋“潮”专栏中刊出,另有数十部作品获得各级竞赛奖励。她说“确实累,但值得,学生需要是第一位的”。

传媒人要做“六边形战士”

      “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我的教学理念,同时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她说“现在网上形容人技能很全面叫‘六边形战士’,新时代培养的传媒人就应当是‘六边形战士’——思想坚定、技能全面”。

      学生时期她就积极注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就有整版作品发表。为了更好指导学生实践,参加工作之后她也一直没有中断各类专业实践。2021年她到媒体单位顶岗实习,指导学生的同时自己也亲自采写,助力当年全国“双创”周的报道活动,也给新闻实务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她讲授的《公共关系学》是学校首批通过达标考核的课程,她本人也获得了学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2023年新闻学专业的“新声”品牌活动,第一次以舞台演绎的形式进行专业展示,又一次拓展了专业师生的能力边界。“她要准备自己的开场节目又要统筹全局,表现出了很强的抗压能力和宏观把控能力”新闻系教师冯云晓说。对此,王芳芳解释,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除了传统的‘采、写、编、评’,出镜能力、运营思维、营销推广能力、公关素养等都是必备的,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就业能称职、深造有基础、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我愿意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

王2

王

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