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见闻:
党员干部倾心奉献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
这个暑假,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地是河南省辉县市。这次的“三下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
辉县展览馆
“辉县人民干得好”展览馆里展示了许多辉县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原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带领人民修筑水库大坝的事迹。
郑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治山治水、修路架桥,苦干、实干,创造出了“三通”“三成”的奇迹,十年间三创全国公路隧洞长度的最高纪录,先后在5条大山洪河上建成了中小型水库19座,因而赢得了“辉县人民干得好”的美誉。在他的带领下,拍石头乡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问题,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拍石头人民公社旧址,讲解员结合穆青的《难忘那双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原辉县拍石头公社党委书记孙钊用那双“布满老茧、三断三接”的手带领群众大战郊东沟,“誓把石头拍成馍”的奋斗故事。他与郑永和带领人民治山治水、劈山开路、拦河造田,硬是把十几公里的乱石滩改造成了千亩良田,彻底改变了辉县山区一穷二白的旧貌。
“在孙钊的葬礼上,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见他最后一面。”这段故事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师和同学们都流下了热泪。孙钊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我看到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坚韧精神,也让我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深刻体会到,正是因为有了像郑永和和孙钊这样的一线工作者,才有了乡村的繁荣和发展。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在未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