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共产党员|《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节选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3-11-10

      “共产党不姓穷,贫穷的不是社会主义。”

      消息传出来了:120名党员一致选举阎建章为村党支部书记。全村人像过年一样地兴高采烈。

      从冀中抗战最艰苦的1943年到“文革”开始,阎建章一直担任辛兴村党支部书记。战争年代,他领导群众打游击,敌人曾悬赏一万元要他的人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打成“走资派”,含泪离开了支书岗位。20多年时间,辛兴的盛衰起落,把他和群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的心是通着人民的。

      在支委会上,在党员大会上,阎建章曾多少次激动地说:“共产党是从穷人堆里发展起来的,但共产党不姓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不能带领群众富起来,那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还要共产党干什么!”

      这发自一个老共产党员内心的声音,像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它给穷困的辛兴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改革开放是个大舞台,就看咱能不能唱大戏。”

乡亲们的知心话,辛兴艰难的日子,使阎建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阎建章感到像彻底解放了那样痛快。他逢人便说:“改革开放是个大舞台,就看咱能不能唱大戏。”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村里开办纺织厂,用机器代替手工。他跑了四个省,东拼西凑,买回了几台旧机器。但要把这些旧机器组装起来,没有工程技术人员不行。他又西跑保定,东奔天津,到处打听一些棉纺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姓名、住址,一次次登门恳请人家能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去为他们安装机器。有时候,为了请上一个人,他一连几天冒着严寒,甚至顶着大雪,蹲在人家宿舍的胡同口上,默默地等待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些技术人员被这位老支书为群众致富的苦心感动了,表示不要报酬也去帮忙。

      “共产的目的就是共富,共产党员要永远姓共。”

他说:“说心里话,俺已是60好几的人了,有时真想过几天清闲日子,可是,撂下群众交给咱的担子,心里不踏实啊!”

      这就是阎建章向党和人民捧出的一颗赤子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颗心是党和人民给的,敌人的刺刀剜不去,‘四人帮’的棍棒打不碎,金子银子买不走。”正是因为这,阎建章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来不减,大伙服他、敬他、知他、爱他。

       在辛兴,谁也不怀疑共产党的先进性,谁也不怀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为他们看到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领导他们翻身求解放、奔富路的,都是他们的老支书,都是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

1991年6月17日

—节选自《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

人物简介

      穆青是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他的文字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我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多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

    《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最先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后收录进《十个共产党员》一书,这本书是穆青纯真信仰的结晶,是体现他文风的经典著作,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面貌。

      穆青用朴实的文风记录着冀中平原上的蠡县辛兴村的振兴故事,他笔下的阎建章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人民敬他,爱他,字里行间洋溢的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是“勿忘人民”思想的升华。穆青的文字像火把一样照亮群众的心灵,是当之无愧地为人民立传的新闻人。


微信图片_20231112180616


微信图片_20231112180617


微信图片_20231112180617_1


微信图片_20231112180617_2


微信图片_20231112180617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