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进课堂 | 一堂记者讲的新闻课长啥样?

信息来源:传播学院发布日期:2023-02-24

      “一张照片,你能看出什么?”台下的同学凝神细思。

      “这张照片里我看出了一个人贩子”,台上的老师继续抛出答案。

      2月24日下午14:05,1106教室,一堂特殊的新闻课正在进行。顶端新闻记者,我想@领导运营部主管翟健林受邀来到新闻学专业课堂上,给2022级新闻学1班、2班的同学带来“新闻记者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主题课程。

      课程中翟健林以自身丰富的新闻经历向同学们阐述自己对新闻敏感的理解。2014年,凭朋友在火车上拍到的一张妇女以不专业姿势抱婴儿的照片,翟健林敏锐的察觉到“母子”关系不寻常,经过深入沟通调查,最后成功助力警方抓捕了一个贩婴团伙。“宁可错,不可错过”,翟健林如此形容自己当时的心境,但同时他也补充道,“我的勇气是来源于多重疑点事实基础上的判断”,除了抱姿,给未满月的婴儿喂银鹭花生牛奶等细节让他坚信了自己并非“蛮勇”。救人的同时这个事迹也被同事做成了新闻“大餐”,报送到了央视的《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栏目。

      课程后半段,翟健林还从政府政策、记者知识储备、专业素养等方面讲述了提升新闻敏感的路径。“新闻敏感离不开对政策的把握,顶端新闻我想@领导每天会接到众多的群众线索,我们会充分发挥这一平台优势,收集线索,群众‘急、愁、难、盼’的事,就是我们的新闻线索”。

      “最近土耳其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不能直接去现场,有什么可以做的新闻?”“旅美大熊猫乐乐去世,如何切入?”一个个新鲜的实践案例成了课上同学们讨论思索的话题。

      课程最后,翟健林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就同学们疑惑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新闻写作课程主讲教师王芳芳做总结发言,本次讲课共持续两个半小时。

      近一年来,传播学院积极响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本次课程为新闻学专业《新闻写作》学业界课程共建的一部分。除此次课程外,专业计划在新闻采、写、编、评等实务课上引入一批一线工作者,未来优秀记者、编辑进课堂将成为常态。


微信图片_20230228230333


微信图片_20230228230337


微信图片_20230228230341


微信图片_20230228230345


微信图片_2023022823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