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我们来到了郑州市烈士陵园。
郑州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郑州烈士陵园主要纪念设施有革命先烈纪念碑、四将军碑亭、中原英烈纪念馆、解放郑州纪念碑亭、烈士墓区等,安葬有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及在解放郑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等310人。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期间,郑州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纪念设施物化教育功能,大力宣扬烈士事迹,形成集群化宣传教育效果,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缅怀英烈的良好氛围。
浮雕影壁墙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发生在河南的6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五四运动在河南,二七大罢工,农民暴动,中原抗战,挺进中原,解放郑州。革命先烈纪念碑寓意着“二七精神”永远发扬光大。顶端巨大的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碑的底座雕刻有万年青花卉图案,象征着革命事业万古长青。
河南籍英烈吉鸿昌在抗日战争中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冯玉祥部第十九师师长,所率部队作战勇猛,连克洛阳、巩义、新乡,被誉为“铁军”。面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形势,他消极参加围剿,一心想抗日救国。1933年初,他与冯玉祥、方振武等到察哈尔地区组建抗日武装,依靠自己的旧部支持,在苏联的武器支援下对日作战。在蒋介石的中央军伙同晋军围剿拆台下,这次抗日活动宣告失败。1934年11月,他遇到军统特务暗杀,不幸受伤,不久被蒋介石下令杀害。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人因脊梁而挺立。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于世界,不能没有精神脊梁。饮水当思源,正是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