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展现”大世界” 传媒专业用多平台保障线上教学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日期:2021-09-06

      为了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确保传媒学院本学期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院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在学院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传媒专业自身特点,运用智慧树平台、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微信群、抖音直播等多种平台,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线上课堂”,让学生通过平台的“小窗口”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大世界”,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今天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全院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学院督导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肯定了教研室和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大家再接再厉、稳步提升,让教学成果更上一层楼。

案例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李爽老师《播音创作基础》课程

      播音创作基础该程以腾讯会议直播授课为主、QQ群辅助交流,云班课进行作业收集并开展课上互动。

      课程实施注重一下四个方面:

      1.多项预案,混合使用;

      2.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3.资源丰富,直观详实;

      4.精细拆分,增加互动。

      第一方面:多项预案,混合使用。

      首先在网课开课之前,我团队对多种平台进行测试选择。测试的平台包括智慧树,蓝墨云班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平台。通过测试,最终选择混合使用,直播授课。除此之外,因考虑到网络信号不稳定,开课前对课程进行录课备用,确保课程按时高质量完成。

      经过测试,最终选定三个软件混合直播。分别是通过教师电脑端,运用腾讯会议平台直播授课,通过屏幕共享实现ppt播放的同时,授课教师和被提问同学也可以同步小窗视频互动,让学生在观看ppt的同时看到教师讲授和被提问同学回答。

       通过教师手机,运用蓝墨云班课摇一摇点名提问,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一直在线。同时教师手机运用qq群同步群聊,保证老师在简单提问时,能够收到学生实时的简短反馈。

      第二方面: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① 结合网课特点,让课程思路明确清晰。

      ② 重要知识点多样式表达。

      ③设计动态思维导图,代替板书。

      总之,在授课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将知识点以表格,图形等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直播当中运用好涂鸦功能,代替板书,进行展示。

      第三方面:资源丰富,直观详实

      ① 整合自建资源平台。本课程从上个学年开始,为方便学生学习,已在蓝墨云班课建立自有资源平台。为我团队教师共同积累完成。

      ② 结合网络最新材料。在自建资源的基础之上,通过网络,不断丰富和更新资料。由于本学期处在疫情突发的特殊时期,所以结合疫情相关资料和素材,作为课堂案例的补充。

      教学案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清晰直观,典型性强。教学案例选择对知识讲授和理解有典型性,保证直观清晰,在这里也要说说我们教学案例选择的标准:

      1. 案例典型,对说明和解释课程主题作用明显。

      2. 弘扬爱国主义,培养正确的舆论导向,从一个案例,培养学生认识事件的客观积极态度。

      第四方面:精细拆分,增加互动。

      在课程的总体教学安排上,将原本线下每节课50分钟的教学单元拆分成若干段,线上教学的每段视频教学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中间安排投票、问卷或分组任务的互动形式,这样既能防止学生一次看50分钟的视频教学所带来的眼睛和精神疲劳,又能调节和调动学生情绪,在这一互动过程中,还能考察学生是否参与和完成了上一段视频学习,为下一阶段的视频教学进度安排提供参考。


1

图一  李爽老师直播上课

图片2

图二  教学平台

图片3

图三  课程章节


案例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杨雪老师《新闻摄影》课程

      《新闻摄影》是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新闻摄影基本理论和拍摄技巧,培养学生从新闻摄影流派、历史演进、新闻伦理、摄影技巧能方面进行新闻摄影作品策划、拍摄、分析能力,是理论指导下进行新闻摄影创作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线上课程安排上,该门课程的学习平台以钉钉直播为主,方便投屏进行新闻图片及新闻视频的案例分析,同时以QQ群进行辅助交流。在课前教师已将电子教材发送至班级群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今天是《新闻摄影》线上课程第一讲,作为导论课,主要讲解新闻摄影概论、新闻摄影的媒介形态、新闻摄影工作内容与流程三个方面的知识,线上授课以PPT讲解、图文案例解读、视频案例解读多种形式进行,帮助同学们建立对新闻摄影的初步理解、新闻摄影作品的解读与新闻摄影行业的理解。课程平台上,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通过电脑投屏和连麦的方式,师生一起进行大量的案例解读,并随时通过互动屏幕进行提问与答疑,收获了学生们的大量点赞,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图片4

图一  线上直播+平台互动

图片5

图二  钉钉投屏进行案例解读互动

图片6

图三  线上授课效果良好


案例三:广告学专业,李卓娢老师《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

      《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课程是新闻学与广告学的专业课程,针对当前以互联网为发展源头、言论发酵、应对处理场所的舆情事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追踪”“客观评价”,从而形成文字报告。注重学生理论与实务能力的综合培养。

      基于课程属性,备课及授课环节以理论为基础,案例教学为引导。融入大量典型舆情案例来调动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对于舆情事件的敏感性与多角度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用专业角度、理性客观的思维面对生活中的重大舆情事件。由于案例多为典型事件,知名度高且影响范围大,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端正做人、严谨做事的精神风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同向同行。

      疫情下,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渠道并行的方法,即智慧树平台建课,直播授课,最大程度还原线下教学模式,同时分享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量化课堂管理;在平台中进行小组协作,增强学生沟通和交流机会,进行思想碰撞;微信群督课,建立班级微信(QQ群)课前提醒上课事宜,课下进行答疑解惑,保障师生的多渠道沟通。

 

图片7

图一  平台中建立小组协作项目,增加课程丰富性

      本课程虽然是第一次在线上教学,但已在线下开展了两个学期,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资源,本次授课针对线上对前期资源进行了再度整合,对课程章节框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丰富了各类学习资源,让其更适合线上的教学。


图片8

图二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章节并丰富学习资源

图片9

图三  根据课程内容,补充学习资源并发布作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案例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袁静老师《电视节目策划》课程

      电视节目策划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疫情下,课程教学集“三方”资源,即分享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量化管理课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视的特性与传播功能,熟悉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及其分类;在有了对电视媒体的了解之后逐步掌握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步骤及各种策划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此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各类型电视节目的策划内容和方法,并延伸进行节目录制与剪辑。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前在智慧树试课。用智慧树直播讲课,网上签到考勤完成学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图片10

图一  课程教学材料

图片11

图二  课程互动

图片12

图三  线上要求

 

案例五:新闻学专业,张悦老师《传播学概论》课程

      《传播学概论》是面向传媒类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着眼于宏观及微观层面的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基于课程属性,无论是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还是课后总结,都围绕着引导学生的认知、理解、实践、整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帮助学生在掌握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树立大传播观,深刻认知社会。

      本课程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通过“智慧树”教学平台建课,进行线上教学,并分享网络学习资源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入手,逐渐将社会传播活动和专业理论、发布学习任务、量化课堂管理;通过微信课程群进行课程督导、课后答疑等,同时还即时分享新闻传播信息资源,把握新闻传播动态。从自我思考、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这些人们“每天从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化为己用,掌握利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社会中各类传播现象的能力以指导自身及借助理论传媒实践的能力。


图片13

图一  智慧树平台教学中

图片14

图二  智慧树平台教学报告

 

      本课程已于2019年通过学校课程达标,完成课程建设,在本次授课前对前期积累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再次整合。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上节知识回顾、本节知识脉络梳理、知识教学、课堂思维训练、案例分析、考研知识点详解、“每课一篇好新闻”、预习任务等环节,部分课堂教学还设有游戏互动等特色环节,教学案例也进行即时更新。


图片15

图三  部分教学环节展示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初心,本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和良好品格的培养,通过传播学角度的社会分析、传媒案例解读,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片16

图四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图片17

图五  思政教育素材及课后学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