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花: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对话开封打铁花第22代传承人刘小松

信息来源:传媒学院发布日期:2021-02-09

      近日,由18级新闻学同学主创的非虚构融媒体作品《打铁花: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入选大河报顶端新闻IP之“顶流”,在其抖音、快手、微博、百家号、企鹅号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该作品由杨雪和杨序暄老师共同指导,以特稿和非虚构影像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打铁花这一开封传统民间艺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该作品。



      一条蜿蜒的御河,见证了汴梁的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在这座城市中古今交融,包容开放的文化体系中,有一种表演体系,出身于寻常街头巷尾,却又壮大发展自成一家,在演变中,不因各方冲击而消失,反倒越来越清晰强大。这,就是打铁花。它象征着了这座城市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对于老开封人来说,上午去早餐店吃个灌汤包,下午在御河畔遛弯听戏。如果晚上再看一场路边火花四溅的打铁花,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就像那些动人的故事,听过千遍也不厌倦,寻常的衣食住行中,传统在其中日复一日地延续。

      刘小松——打铁花第22代传承人,今年42岁,现居河南开封,目前从事打铁花事业已经将近二十年了。


往夜空上画一副重工山水画


微信图片_20210209172528


      这是开封普通的一天,也是是刘师傅平凡的一天,随着标志性的欢快音乐响起,一场盛大的打铁花表演即将开始。  

      师傅们垒起一个个坩埚,耐心地用塞满煤炭和木柴的炉子对之进行加热,唯有一千六百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将提前按比例配置好的生铁融化成铁水,鼓风机作用之下熊熊窜起的火焰犹如海藻般明丽柔软。

      在手工打铁花的前方,距离观众更近的地方,是刘师傅和他的团队改良出来风火轮,机器上的铁花旋转四溅,流光溢彩,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重工山水画。表演者用沁透水分后又把表面烤干的竹子舀起橙红明亮的铁水,抛到空中,如一颗细碎的星辰被配合的另一方用力地用拍板击打,弥散出氤氲的铁花,顿时火光四溅,灿烂的铁花在空中朵朵绽放,如接力般前赴后继地散出如小精灵般的莹亮星尾,映亮了观众们或惊奇,或沉醉的面孔。

      两种形式的打铁花交相应合,使得整个表演更具有层次,内容更加丰富。游荡在空中如星光闪烁的铁花,让人呼吸都停了一拍。绚烂扑面而来,仿佛将裹挟着一切的压抑与不愉快归于沉寂,冷却洒落在树枝和地面上,仔细听,还有丝丝火花滋啦与地面接触的声音,给北方寒冷寂寥的冬夜都增加了些许生机。

      祖先的智慧,世代相传的手艺,师徒的传承,看客的交口称赞,惊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是用心创造,代代相传。


是传统习俗,也是谋生的手艺


微信图片_20210209172508


      “以前打铁花只有在过年或者正月十五的时候才能看到,有祈福的意思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商业化道路听起来似乎会使艺术变得没那么纯粹,但是也给艺术更多被看见的可能性。刘师傅表示:“现在禁放烟花炮竹了,反而更经常能看到打铁花表演”。刘师傅走的正是一条将传统民俗表演商业化的道路,他组建了一个三十人左右的团队,承接各种商业演出,“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打铁花表演,最终给它打出国门,让所有人都能说一声:打铁花,真棒!”

      创业的艰辛,其中太多难为外人说道,刘师傅也难得有人陪伴左右。“以前打铁花也不挣钱,我们也面临很多挫折与不理解,别人都说“你还不如去找个班上,起码收入稳定”,刘师傅说完就笑出了声来,其中不免有些自嘲的意思在。

      “我常年在外闯荡,时间长了就把结婚这事给耽误了,三十了才讨到媳妇,好在现在老人儿女都有她照顾,她带着俩小孩儿,我放心。”说话声音温柔的刘师傅对待爱人就更温柔了,天南海北闯荡还都会给妻子带小礼物,梳妆镜前陈列着为数不多的瓶瓶罐罐,还有刘师傅去年去上海给妻子买的护肤品。“老刘还跟我许诺,下一趟回来赚钱了就带着我去纹眉,然后脸上的斑也做做激光。”李姐笑意盈盈地如是说道。


我要教会村里所有感兴趣的人打铁花


微信图片_20210209172521


      刘师傅身上似乎并没有职业的烙印,深邃的眼神总是喜欢坚定的望着前方,在听人说话时的神情温柔,交谈时他的声音总会慢慢地低下来缓下来。刘师傅的身影,总是穿梭在表演道具前,同来来往往的徒弟们一起忙碌。他们的面前,是燃烧着的火炉子,里面烧制着他们熬制铁水的坩埚。他们的笑声、脸上的颜色,也如他们烧制着的炉子燃烧的火焰般明亮。

      村里的人们陆陆续续来围观,凑热闹甚至烤火,更有淘气的孩子来捣蛋,大都是一个村里的乡亲,和刘师傅不生分,也不多客套。

      表演结束后,刘师傅和徒弟们开始收拾道具,赤红的坩埚逐渐灰暗冷却。观众散去后,冬夜的风冷飕飕的,但是大家脸上却是红扑扑的,心里面也热腾腾的,他当年第一次见村里的老人打铁花,也是这样的一个寒夜,村里的老人们年年春节都会组织打铁花表演,在小孩子好奇心驱动下,年轻的刘师傅在村里老人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学会了打铁花。

      师徒是中国传统伦常中最重要的非血缘关系之一。打铁花作为传统表演行当,一直以师徒形式在中国延续。

      为创新丰富打铁花表演内容以及形式,机缘巧合之下,刘师傅认识了打铁花第二十代传承人夏师傅。两人成了极要好的朋友,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刘师傅提出了拜师的打算,也经过了多重考验,终于得到了夏师傅认可,获得了拜师的机会,在举办繁复的拜师礼后,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夏师父的传承人,进一步精炼自己的打铁花技艺。

      刘师傅回忆说:“那天,还下着雨。师父领着我买了一大块红布,一瓶好酒,六样水果,苹果、桃、橙子、柚子、葡萄、西瓜。在肉铺那里直接选了一块肉不让老板称,直接估价,然后多付给老板点钱,拿这些贡品用来敬太上老君(精通烧炉的土地神)。请来太上老君的神像后,在前辈们和司仪的见证下,由师傅先叩头上香,我再跟着行拜师礼,礼毕,师傅送给我了一本弟子规。”

      关于师徒的传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生活的一天天里。面对村里老人和师父的毫不保留,刘师傅也是这样做的。刘师傅生活的小孙庄背靠黄河,是一个传统的村落,许许多多人一生都不会远离这里,刘师傅坚持在农闲时间向村里的小青年传授打铁花技艺,“我下一步的想法是教会村里所有感兴趣的人打铁花,出去表演时带上他们,带他们见到更大的世界”。


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火光


微信图片_20210209172514


      “下一代传承人,我一直在找,就是目前还没有找到”,被问到传承问题时,刘师傅也表达出些许无奈。一个成功的打铁花表演者,并不只依赖青壮年的体力,更要仰仗厚重的经验。所谓传承,除了技术的传递,还有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正是每一位如刘师傅般朴实勤劳的传承者的不懈探求,才使越来越多人能够看到打铁花表演。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每一个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细节,都书写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刘师傅也会应约在过年的时候给村里打一场铁花,传递下一年对于丰收的希望。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着我们迈步向前。刘师傅和他的团队再次整装待发,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火光。

      从表演技艺的改进,到打铁花的交流传递。从团队足迹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们和文化传承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附:各平台视频链接

抖音:http://v.douyin.com/Jwx3Tut/

快手:http://v.kuaishou.com/65cg8D

微博:https://m.weibo.cn/1734530730/4602266960534300

企鹅号:https://page.om.qq.com/page/OZ2D4u35g8Pq6xVmR98bNLfA0

百家号:https://haokan.baidu.com/v?pd=bjh&vid=4327123629870418061&fr=bjhauthor&type=video


文字:余莹 徐笑研

采访:余莹 徐笑研 刘胜书 郭晨静

视频:刘胜书 水文博 刘展鹏 李源鑫